要闻速递

吴新智院士生前书籍捐赠中国科学院大学图书馆

  • 吴新智院士,一九二八年出生于安徽合肥。我国著名古人类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21年12月4日,吴新智院士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近日,吴院士的女儿吴航向中国科学院大学图书馆捐赠了院士生前的书籍手稿约七百册,包括大量珍贵专业书籍及院士手稿。吴航女士表示,希望将父亲的宝贵资料捐赠给中国科学院大学,给予后辈们以教育和启迪,传承父亲无私奉献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吴新智院士1953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1961年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后留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人类室主任、副所长;1986年获得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3年获得金琮奖;2019年获得中国古生物学会终身成就荣誉。吴新智院士在中国乃至世界古人学研究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开创并推动了中国的灵长类解剖学和法医人类学研究,并是世界有关现代人起源两大学说之一的主要创立者,在古人类研究领域享有崇高声誉。

    合照 修图.jpg

    图书捐赠现场

    吴新智院士在整个学术生涯,一直专注于“我们从哪里来”这个古人类学研究的核心难题。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现代人起源的研究与争论一直占据着国际古人类学研究的前沿与热点。1984年,吴新智院士与外国同行提出多地区进化说,是关于现代人起源争论的两大学说之一。1998年,他提出东亚地区古人类演化模式的新假说“连续进化附带杂交”,引领中国古人类学研究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吴老先生始终坚持着自己的学术理念,凡事以证据说话,事必躬亲,还为我国法医人类学研究等领域培养了大批人才。他用一生践行了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内涵的科学家精神。

    院士手稿 修图.jpg

    院士手稿 修图 (2).jpg

    吴新智院士生前手稿

    吴院士的书籍和手稿将收藏在我校图书馆,图书馆将尽快对它们进行编目工作,方便师生检索借阅。这些宝贵的资源将为我校学术研究提供重要支持。吴院士的捐赠不仅丰富了图书馆的馆藏,也实现了知识的传承和共享,它们将继续陪伴我们在科研一线努力前行。吴院士的精神也将鼓励着我们不断追求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博学笃志,格物明德。

    捐赠书籍 修图.jpg

    捐赠书籍

    图书馆收藏着百余位院士、名人捐赠的书刊。雁栖馆二层名人捐赠阅览室陈列着包括钱三强、何泽慧院士在内的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名人捐赠的珍贵图书和期刊文献约1.5万册。雁栖馆二层成思危捐赠阅览室收藏着成思危先生生前全部藏书约2万册。玉泉馆二层则设有院士捐赠图书专区,现有开架阅览图书约4千册,供各位读者阅读院士们捐赠的书刊。

    前辈们的珍贵资料被妥善保管在图书馆,欢迎大家借阅学习。带着前辈们的期许,跟随着前辈们的步伐,我们会接过传承的火炬,不断扩展科学的边界,为中国的科学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责编 : 脱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