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刘明院士做客院士大讲堂:集成电路——信息与智能社会基础

  • 集成电路:信息与智能社会基础
  • 11月4日,由校团委指导,校学生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微电子所、中国科学院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协办的第83期院士大讲堂于中国科学院微电子所圆满举办。我们有幸聆听了刘明院士关于集成电路的精彩讲座。

    微电子所讲座现场

    刘明院士以深入浅出的方式,系统性地探讨了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s,IC)的发展概述,从集成电路到SOC(片上系统)的历程,以及对集成电路技术展望,将听众带入了一个充满前瞻性和深度的学术世界。

    1.jpg

    雁栖湖转播会场

    刘明院士首先深入探讨了集成电路的起源,从杰克·基尔比对集成电路概念的贡献到早期制造技术的应用,全面回顾了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历程。她提及了重要的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如贝尔实验室中三位科学家发明的晶体管,强调了这些里程碑式的研究对集成电路技术的奠基作用。演讲重点之一是对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的深入解析。刘明院士系统性地讲解了集成电路的制造过程,涵盖了物理设计、系统定义、验证和逻辑综合等关键步骤。

    图片1.png

    集成电路的发展自然离不开大名鼎鼎的摩尔定律。“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每18-24个月就会增加一倍。”刘明院士指出,摩尔定律的技术依靠正是器件的物理尺寸微缩,也正因如此,才有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的诞生;结合电路架构创新,集成电路逐渐向SOC(片上系统)发展。SOC的出现,标志着集成电路的设计臻于成熟,功能也不断拓展。

    图片2.png

    最后,刘明院士从宏观出发,讲解了基础材料、光刻制造、电路架构设计、芯片系统封装等技术,涵盖集成电路产业的各个方面,随后又让同学们看到这些不同种类的技术是如何珠联璧合,将处理器芯片的性能不断提升到新的高度。同学们深刻体会到,集成电路的发展实在是一个超级系统工程,也是对一个国家工业实力、综合国力的全面考验。

    图片3.png

    图片4.png

    这场讲座为听众们揭示了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历程和未来方向。刘明院士以其深刻见解和丰富经验,为听众呈现了一场充满前瞻性和思想深度的学术盛宴,为集成电路技术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明确的方向。

    图片5.png

    责编 : 齐晓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