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京莫高铁寒区工程问题研讨会在兰州举行

  •   7月14日,北京—莫斯科高铁工程走廊寒区工程问题与防治对策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中科院西北研究院)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功召开。来自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中石油国际部、中国铁路国际公司、北京交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寒区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中科院国际合作局、中科院西北研究院的20余位专家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由吴青柏研究员主持。

      正式会议前,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吴青柏研究员致欢迎词并介绍了实验室情况。中科院西北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赖远明院士介绍了西北研究院的情况。之后,中国铁路国际公司李普处长代表公司致辞。

      合影留念后,会议正式开始。中科院西北研究院马巍研究员作了题为“北京—莫斯科高铁工程走廊寒区工程问题与防治对策研究”的报告,介绍了项目的研究背景、目标和科学问题,介绍了与俄方合作情况、项目计划与设想。他指出,要抓住在多年冻土区修建高速铁路的历史契机,实现极端气候环境下路基、桩基、材料、信号、电气、配套等的技术革新和突破,做好海外工程的安全保障,迎接挑战,联合攻关。要以“一带一路”为契机,以京莫高铁为背景,做好前瞻研究。留俄博士、中科院西北研究院张泽副研究员作了题为“京莫高铁沿线冻土工程地质灾害问题(俄罗斯部分)”的报告,介绍了俄罗斯多年冻土分布概况、特征,冻土区的工程灾害,以及研究区域的概况。多年冻土区占俄罗斯陆地面积的64%,主要分布在乌拉尔山以东地区,分为陆地型多年冻土、冰川型多年冻土和海底型多年冻土,有些地区多年冻土层厚度达到了900米。地质地貌条件严峻,冻胀丘、热融泥流、热喀斯特、冷生多边形发育。工程地质灾害类型很多,不均匀沉降会造成裂缝,损坏公路、铁路、房屋和管道。此外,要考虑森林过火、冰雾、低温的影响。靠近中国的南部区域多为温度高于-1 ℃的多年冻土,特别敏感,人工扰动或气候变暖都会导致其发生变化。国家级应急管理专家、中石油国际部张军副总经理作了题为“京莫高铁(境外段)社会安全风险评估及合作建议”的报告,介绍了中石油海外项目的社会环境影响评价经验,分析了蒙古国和俄罗斯的安全形势,建议采取多种措施来管控风险,充分依靠和利用当地资源,实现京莫高铁的安全施工和稳定运营。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袁俊高级工程师作了题为“京莫高铁走廊配套供电工程问题及决策支持”的报告,首先介绍了配套供电工程与铁路的共性和区别,指出低温、冰雪、冻土等是工程的关键问题。按照总体原则—交通原则—关键塔位—微气候—微地貌来规划配套供电工程路径,要保证荷载、塔线体系、基础的可靠性,进行病害防治和监测预警,材料耐久性和全寿命周期控制也是重要研究内容。西北电力设计院具有丰富的冻土区工程经验,完成的±400 kV青藏交直流联网输变电工程获得了国家优质工程奖金质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编写了冻土地区架空输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程等电力行业标准,有能力完成京莫高铁供电项目。南京工业大学王盛年博士作了题为“京莫高铁宽窄轨变轨距转向架技术实施方案的可行性调研”的报告,比较了铁路与公路、航空、海运、管道等运输方式,统计了京莫高铁沿线国家的轨距,梳理了解决变轨的五种方案,介绍了西班牙等国家的变轨技术发展历程和国内研究进展。北京交通大学曹源副教授作了题为“京莫高铁信号系统选用原则与关键技术研究”的报告,首先介绍了铁道信号系统的发展历史和闭塞概念,以及国内普遍使用的CTCS-2/3级列控系统。鉴于环境恶劣,维护困难,京莫高铁亟需轨旁设备少、高可维护性的信号系统,迫切需要在列控系统原则及架构,以及自主定位、多模通信、既有系统兼容、低温防护等技术方面进行创新,并详细介绍了京莫高铁信号系统选用原则和高铁关键技术。

      在讨论环节,各位专家就京莫高铁的意义,国家标准间的对接,项目研究思路、范围和深度,需要补充的研究力量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并确定了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节点。

      京莫高铁全长超过7 000公里,铁路设计时速最高将达到400公里,其先期工程莫斯科至喀山高铁有望在今年第四季度开工。京莫高铁对于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打通陆上通道,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京莫高铁工程将成为发展中俄首都间铁路交通的先导工程,工程穿越蒙古高原、西伯利亚和我国北方等地区,该区域气候严寒、冻土分布面积大,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该区域冻土退化十分显著,冻融灾害类型复杂,严重危及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安全运营,制约并将持续影响中俄蒙能源和交通战略通道等社会经济建设和持续发展。本次研讨会相关参加单位对京莫高铁工程走廊寒区工程问题的前瞻性研究内容达成了共识,将对沿线交通基础设施规划设计提供决策支持,为京莫高铁建设与东北亚、中亚和东亚地区工程走廊和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和运营提供关键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责编 :黄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