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艺术与文化】曹效业谈中国科学界的文化传统

  • 曹敬业在讲座中曹效业在讲座中

     

    讲座中的同学们认真聆听讲座的同学们

        2015年10月21日19时许,中国科学院大学“艺术与人文修养”系列讲座准时拉开了帷幕。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曹效业先生用沉稳而不失风趣的口吻向听众徐徐讲述了中国乃至世界科学界文化传统的形成与变革。

        正式开展内容之前,曹效业研究员援引伏尔泰的一句话阐释了何为文化传统,并向各位同学简单介绍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大规模引进西方现代思想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形成的大背景。对于如今网络上众多所谓“复古”的呼声,曹研究员表示:“没有五四,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同时他指出,五四运动后,中国的知识分子们主要走向了三条道路,分别是“实践政治救国”、“成为自由知识分子”以及“主张科学救国”。

        在使同学们对于背景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曹效业围绕三个主要方面展开了本次讲座。

        其一是世界科学共同体的文化传统。他带领着大家回顾了从神话开始的各民族思想体系演变过程,并就伦理道德宗教信仰与自然哲学这两个不同的演变结果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从古希腊的理想主义文明之光逐步迈入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启蒙运动等一系列对传统形成影响深远的事件。其中诞生的培根的“事实归纳法”与笛卡尔的“逻辑推演法”在科学结论的获得中更是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在这里,曹效业以“地球变老”的例子生动幽默地说明了其重要性。然而,迎来20世纪后,卡尔·波普尔领头对“逻辑经验主义”提出了质疑,从而引发了又一轮对科学的重新认识。讲到这里,曹效业语重心长地表示当今中国的科学界存在“哲学上的贫困”,以至于“没有创造理论的勇气”。他希望在场的各位同学们今后能够承担起这一责任。

        第二部分是关于中国自由知识分子引进的文化传统。由此,曹效业向大家讲解了有关启蒙运动中的杰出代表,如:约翰·洛克、卢梭等,以及法国大革命失败后浪漫主义时期的各种思想流派。曹研究员将其主要分为:保守主义、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在谈及自由主义时他不无遗憾地提到,其实长期以来自由主义在中国都遭到了曲解和误读。随后,他旁征博引,向在场同学介绍了诸多典型的“民国范”大家,同学们个个兴致高涨,听得津津有味。一句“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无疑是对民国知识分子们的高度概括。

        在最后的一部分内容中,他肯定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指导给中国科技发展带来的巨大动力。同时也饱含心痛地回忆了曾经的阶级斗争给科学院乃至中国科学界带来的沉重影响和深刻教训。

        不知不觉讲座已临近尾声,曹效业研究员对在座的诸位学子寄予了高度的期望。并一再强调,顶尖人才并不等同于科学大家,要成为真正的大家,必须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支撑,包括许多做学问必不可少的素养,如:理性思维,科学精神,学术独立和创新意识等。

        在同学们意犹未尽的目光中,曹效业研究员的讲座圆满落幕。但这场讲座所激起的思考势必还会于同学们心中久久回响。

    主讲人简介

    曹效业,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科学部专家组成员,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特邀顾问。长期从事科技战略与科技政策研究。作为主要研究者之一,参与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各项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领导、策划并组织编研中国科学院《科学发展报告》、《高技术发展报告》、《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作为总体组副组长及战略研究组组长,参与S-863软课题研究;作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研究组副组长,参加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战略研究。曾参与创办并领导香山科学会议。

    延伸阅读:

       “艺术与人文修养系列讲座”创办于2014年9月,是中国科学院大学为培育本科生人文素养、家国情怀而设置的公共必修课程,包括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科学文化三个专题。讲座邀请北京地区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在艺术或人文领域有造诣的专家学者做主讲人,致力于国科大本科生艺术与人文修养的提升。

     

    责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