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经管学院举办“人民币汇率:机制嬗变与未来走向”讲座

  •   2019年1月9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张明研究员应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杨海珍教授邀请,以“人民币汇率:机制嬗变与未来走向”为题,给大家讲解有关人民币汇率变化的历史进程,并进行了精彩的互动答疑。

    张明研究员介绍讲座主要内容

      张明研究员首先对人民币汇率的历史进行回顾,他阐述了近些年人民币汇率发生波动的原因以及一些重要的时点。讲座主要内容包括人民币中间价格机制的嬗变、双边汇率的一个简明分析框架和全球经济形势及美元周期分析三大部分。

      在第一部分中,张明研究员主要讲解了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近十年人民币汇率制度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5年7月到2012年4月,这个阶段人民币主要盯住美元,人民币对美元逐渐升值;第二阶段为2012年4月到2015年811汇改,这个阶段市场力量的作用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开始凸显;第三阶段为2015年811汇改至今,央行数次调整人民币中间价形成机制,中间价形成机制中市场供求的作用有所增强。张明研究员提到811汇改这个关键时点,在811汇改之前,央行对中间价有绝对控制力,而811汇改后短暂了放弃了对中间价的干预,2017年5月下旬,中国央行又宣布引入逆周期调节因子,把“收盘价+一篮子”的中间价定价机制,转变为“收盘价+一篮子+逆周期调节因子”的定价机制,并进一步阐述了“逆周期因子”的测算以及我国汇改的长期方向。最后他又详细介绍了央行一般如何应对人民币贬值的压力,总结了三种方式:其一是在公开市场上买入人民币、卖出美元。其二是对资本外流的管制。其三是通过改革兑价机制来“调节“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开盘价。”

      第二部分中张明研究员从短期、中期和长期三个视角对双边汇率走向进行了解读。他表示要判断双边利率走向,短期看利率之差、中期看通胀之差、长期看劳动生产率增速之差。中国3个月的上海同业拆放利率 2018年7月起大幅走低,美国商业票据利率则持续走高。鉴于2019年上半年,美联储将继续收紧货币,中国央行放松货币,中美利差继续收窄是大概率事件。根据利率平价理论,当一国的利率水平较低时,本币持有者更愿意将本币兑换为外币,外币需求增加,因而本币贬值压力增加。长期来看,中国劳动生产率增速在持续回落,已经从2007年最高点的近14%落到现在的8%左右,而美国的增速则保持稳定在1%左右,中美劳动生产率之差继续收窄。

      第三部分中张明研究员从利差视角、增长视角和风险视角三个角度对美元指数的走势进行了分析,并对人民币未来的汇率走势进行了预测。他认为,从短期来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仍将相对稳定。央行维稳的动力很强,且仍有充足的汇率调控手段:逆周期因子、资本流出管制、离岸市场干预。从利差角度来看,2019年上半年,美联储将继续收紧货币政策(未来仍然可能加息两次),中国央行将会继续放松货币政策。中美利差将继续收窄甚至出现反转,未来一段时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仍将面临贬值压力;而从劳动生产率的视角美国的劳动生产率较中国的劳动生产率较为稳定,在长期对人民币贬值造成压力。鉴于此,张明研究员也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政策建议:首先,短期内仍应保持对资本账户的适当管制;第二,要坚守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第三,中国政府应该努力抑制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上升;第四,中国政府应该加速国内实体经济结构性改革的步伐,提振实体经济竞争力或实体投资回报率。

    讲座现场

      讲座的最后,张明研究员表达了对于我国经济发展以及人民币汇率稳定的信心,并与众多同学进行了互动答疑和交流探讨,从专业的角度出发、结合具体案例,深入浅出地就大家关注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和讲解。

    与听众答疑互动

     

    责编 :黄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