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国科大经管学院联合举办“人工智能前沿与经济管理交叉研究”研讨会

  •   随着大数据、计算能力、学习算法的突破应用,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推动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近年来,ChatGPT、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华为盘古等大规模预训练模型快速涌现,大模型(Foundation Model)正在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新高地”,引领新一轮产学研智能化浪潮。这些人工智能前沿技术也深远影响着经济学、管理学、预测科学等领域的研究范式,带来了一系列全新的研究问题。

      为了更好促进人工智能前沿技术与经济管理学科的交叉研究创新,2月14日,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与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上海科技大学创业与管理学院、厦门大学邹至庄经济研究院联合举办“人工智能前沿与经济管理交叉研究”研讨会,聚焦探讨ChatGPT、AIGC等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原理及其对经济学、管理学、预测科学等研究的影响,促进人工智能与经济管理学科的交叉融合,凝练关键科学问题,开展跨学科探索性研究。研讨会采用线下线上并行的模式,近五百人线上参会。会议由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汪寿阳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洪永淼教授共同主持。

      首先,汪寿阳和洪永淼分别就本次研讨会的主题、背景等进行致辞。

    汪寿阳致辞

    洪永淼致辞

      接下来,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程兵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洪永淼教授、厦门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纪荣嵘教授、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李林静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吕本富教授、上海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屠可伟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工智能学院肖俊教授、上海科技大学创业与管理学院杨丽凤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杨晓光研究员、上海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虞晶怡教授、厦门大学经济学院与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周颖刚教授分别带来会议主题报告。

      程兵的报告题目是:chatGPT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他首先为大家介绍了ChatGPT中“GPT”所对应的生成式预训练变换模型,分析了ChatGPT的优势与挑战,并介绍了GPT家族的发展历史及规律;进而从预训练模型、提示学习等机制、有监督的微调和来自有人反馈的强化学习四个方面介绍了ChatGPT的核心构成;最后展望了ChatGPT的未来、应用前景以及面临的挑战。

      洪永淼的报告题目是:人工智能新近发展及其对经济学研究范式的影响。他首先介绍了数智时代的基本特征,指出大数据与AI催生了大数据思维,改变了经济主体行为与经济运行方式,也催生了数据驱动的研究范式,改变了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进而介绍了ChatGPT及其“模型至上”的发展理念与方法论,指出从统计学角度看,大模型的系统偏差较小,并通过海量互联网大数据避免了“维数灾难”问题,但需要巨大的算力需求;最后详细阐述了ChatGPT对经济学研究范式以及对计算经济学、计量经济学、金融学等学科的影响和局限,并对未来进行了展望。

      纪荣嵘的报告题目是:中国人工智能学界对ChatGPT的思考与对标。他首先介绍了ChatGPT这一由OpenAI发布的聊天机器人的基本情况,指出其是具备代码编辑能力、知识抽取能力、内容生成能力等的“多面手”,并将其与ChatYuan模型进行了对比;进而从大模型和强化学习两个方面介绍了ChatGPT的发展,指出其与GPT3相比具备的优势及局限;最后从算力、算法、数据、社区等四个方面对比了国内与ChatGPT的差距。

      李林静的报告题目是:AI驱动的政策推演。报告围绕其团队开展的 “政策智能理论与方法研究”这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展开,首先介绍了课题的基本情况、研究目标和研究思路;进而以中美经贸博弈为例,详细介绍了相关方法在推演和决策中的应用;最后聚焦战略博弈展望了新一代AI对策略设计在对话生成、语义解析等方面的辅助和应用前景。

      吕本富的报告题目是:智能经济的竞争要素—ChatGPT 的领先性。他首先从人类一体化决策流程入手介绍了混合决策的结构和特征,分析了AI参与对决策流程的优化和替代,特别是机器学习通过数据喂养将擅长默知识和暗知识的发现从而改进预测;进而从商业维度和技术维度介绍了AI的应用画布,运用由机器预测产生的价值定义了智能化生产的价值和智能经济,分析了潜在的智能产业集群;最后从数据、算法、算力、场景等方面分析了智能经济的竞争要点,并强调了需要关注的问题。

      屠可伟的报告题目是:人工智能符号和统计方法的神经网络化。他首先介绍了人工智能发展的历史,分析了符号主义、连接主义、统计方法这三个重要流派的发展和各自的优缺点;进而介绍了如何将统计推理变成图神经网络模型的方法,以及如何基于动态规划算法将符号系统变成神经网络的方法;最后对有机融合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的三个流派、取长补短进行了展望。

      肖俊的报告题目是:从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看Chat GPT。他首先回顾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以及标志性事件;进而介绍了ChatGPT的发展过程及其影响,指出ChatGPT是分析式人工智能向生成式人工智能演变的一个里程碑事件,引发了人工智能的现象级关注并加剧了相关企业竞争,同时分析了ChatGPT的问题与不足;最后对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及其对学科的影响进行了展望,指出人机共存在短期将成为一个新常态。

      杨丽凤的报告题目是:信息科技发展中的伦理与道德。她首先介绍了自己的科研方法和兴趣,指出ChatGPT是一个很好的市场营销产品;进而聚焦脑机接口,介绍了这一技术的背景和基本情况,分享了相关的公司、主要应用、技术前景等,并围绕这一技术提出相关伦理问题;最后,从工商管理学科的视角展望了如何让科技更好赋能人类这一重要问题。

      杨晓光的报告题目是:人工智能时代经济学研究的潜在挑战。报告聚焦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即稀缺资源的有效利用,从稀缺性、需求认知、一般规律三个角度分享了人工智能时代对经济学研究的挑战:首先,人工智能时代从供给端的短缺经济转向了需求侧的因需制造,经济格局发生了重要改变,劳动、资本的稀缺性下降而技术和市场关注力成为核心稀缺资源,生产函数和经济学研究将随之发生改变;其次,人工智能时代的物质更为丰富,但思维能力可能下降,有限理性经济人假设受到挑战;最后,人工智能时代社会系统复杂性显著加大,这将改变既往研究范式和方法。

      虞晶怡的报告题目是:Artificial Intelligence or Intelligence Augmentation。他首先介绍了人工智能(AI)的发展历史和经典故事,分享了Herbert Simon教授关于要追求满意解而非最优解的重要观点,介绍了还原论方法下将AI问题拆解为感知、认知和行为的过程;进而详细阐述了与人工智能的三大要素——数据、算法、算力相关的重要问题;最后介绍了他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相关工作。

      周颖刚的报告题目是:ChatGPT将如何影响金融服务与金融学研究。他首先介绍了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这一人工智能的新范式和相关业态演进与技术创新;进而从金融去中介化、金融去学术化两个方面展望了ChatGPT及其基础技术在金融服务领域的应用前景以及在金融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最后聚焦金融学研究的主流范式,提出人工智能发展对其带来的挑战以及潜在研究课题。

      最后,汪寿阳做本次研讨会总结发言,感谢十一位报告人针对人工智能与经济管理交叉研究领域精心准备的精彩报告,凸显了这一研究的重要意义,期待人工智能能够更好促进中国经济学与管理学研究。

    责编 :韩明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