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随笔

搞科研还是需要老实人

  •   在进入中国科学院大学之前,很多学生站在科学之城的门口不免会扪心自问,自己究竟适不适合搞科研?这就涉及一个问题:从事科研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无论是关于著名科学家的历史故事,还是当下社会的流行观点,普遍认为从事科学研究需要具备强烈的求知欲望、敏锐的问题意识、坐得住冷板凳的精神、开拓创新的勇气等特质。而在第五个全国科技者工作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5月28日的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不断强调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另一项重要特质——老实。

      老实是什么意思?《现代汉语词典》里说:“诚实;规规矩矩”,用在科研人员身上,就是让科研人员说实话、干该干的事,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让科技人员把主要精力投入科技创新和研发活动。”“决不能让科技人员把大量时间花在一些无所谓的迎来送往的活动上,花在不必要的评审评价活动上,花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种种活动上。”“在院士评选中要打破论资排辈,杜绝非学术性因素的影响,加强社会监督,维护院士称号的纯洁性。”

      然而,科研人员并非生活在象牙塔里,在成为一名真正的科学家的路上往往会面临许多现实的“诱惑”,有些人扛不住,就会出现“不老实”的现象,比如学术造假、论文注水,以及过分追求“帽子”导致一些不必要的迎来送往等。

      有人说,时代变了,一味要求所有科研人员都同“两弹一星”时期的科学家一样,常年蹲在荒漠保家卫国,未免不合人情。一方面,对于学术造假等不端行为自然要严厉打击,维护科学的纯洁性;但另一方面,科研人员也是人,合法、合理地追求个人的美好生活不应该被过分苛责。

      尤其在现代社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只有让全社会都意识到,搞科研是一项高收益的事业,才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到科研队伍中。如果评职称、开公司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科研人员的积极性,那就应该鼓励。

      这种观点显然混淆了科研人员和一般从业者之间的区别。无论是从科学本身的性质,还是从科学家与社会的关系来看,搞科学还是需要“老实人”。

      科学是一门“老实”的学问,自然需要“老实人”来干。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提到:“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任何一点调皮都是不行的。”正如太阳不会因为某位教皇的发言就围着地球转,进化论不会因为19世纪的人们普遍反对就销声匿迹。科学既然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科学家就必须是老实人、讲老实话、做老实事。

      当科学家成为“公务员”,便需要承担起社会责任。作为知识和技术的“生产”机制,科学是一项具有“公益”属性的社会事业。一般商品的生产,往往只能造福特定数量的消费者,但知识和技术的受益人是全人类。工业革命便是很好的例子,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良、电磁感应原理的发现,很快转化成为生产力并深刻影响了全球的社会形态。

      如果说,早期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尚可以依赖个人的天分,以一己之力影响整个社会。二战之后,全球进入大科学时代,科学技术变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事业,特别是巨额投资建造、运行和维护大型研究设施的“工程式”的大科学研究,如中国“天眼”FAST工程。这是由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主持建成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天文望远镜,耗时22年,耗资6.7亿,背后是国家财政在支撑。俗话说“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拿了纳税人的钱,自然是要反哺社会的,老老实实搞科研就是科研人员的首要任务。

      随着科学专业化倾向愈发明显、学科内的领域进一步细分,即使是院士,在不熟悉的领域同样“隔行如隔山”,知识和技术壁垒导致对科学的外部监督存在难度。一般的政治事务可以通过政务公开的方式让公众、媒体进行监督,而科学大多数情况下只能依靠科学家内部进行自我规范。

      只有科学家做“老实人”,科学才能充分发挥对社会的引导作用。长期以来,科学被赋予了不可抗拒的真理地位。由于科学不会自己发言,科学话语的权力掌握在科学家手中。他们参与政策制定、决定科技战略,此时,科学家的“老实”便显得格外重要。近期发生的“杞麓湖虚假整改”事件中,一些专家为各种利益所捆绑,为一些有违常识、造假的工程项目背书,湖水的水质长期得不到改善,地方政府却投入了12亿元,正是科研工作者的“不老实”,最终造成大量社会资源浪费。

      同时,“老实”的科学家可以得到公众的信赖,进而减少社会治理成本。正如疫情期间,以钟南山院士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医学专家们,常年奋战在医疗一线,其学术、品性得到公众的信赖,因此当他们在媒体上呼吁广大人民戴口罩、打疫苗时,很快得到广泛的配合,疫情得以有效控制。

      为不让“老实人”受委屈,我国科研正在“脱虚向实”转变。首先,科研评价体系正回归真实。无论是实行“揭榜挂帅”“赛马”制度,还是反对“以SCI论英雄”的观念,都是为了打破头衔、资历的门槛,重新建立科研评价体系,以真才实学为标准。其次,科学研究正回归务实。长期以来,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是科学研究的两大方向。基础研究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正如王贻芳院士所说,基础科学关系到全人类的共同命运。同时,应用研究以实际需要为导向,美国理论物理学家查理德费曼在一次演讲中提到:“当科学家被告知,必须更多地负起社会责任时,指的往往就是科学的应用方面。”让科技成果直接造福社会,而非为发论文而发论文,将会是中国科学长期的发展方向。

      平日里我们总听说,社会很复杂,做人不要太老实。但科学是纯粹的,它不复杂,也不该复杂。搞科学,终究还是需要老实人。

    (作者系国科大记者团成员)

    责编 :张婧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