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随笔

道不尽的中国

  •  “春夏秋冬,看我华夏一片欣欣向荣。南北西东,赐我中华一场岁稔年丰。”绿树红墙下,一位少女身着国风服饰翩翩起舞;图书馆里,一群少年一字一句细数古代科技史的奥秘;珠算、星图、浑仪在镜头的切换下娓娓道来历史的故事。这是说唱与中国古代科技史的 一次完美融合,也是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以下简称“科学史所”)的一次崭新尝试。短短几天,这首中国风说唱《道·中国》 在科研圈内外掀起一阵热潮。各平台总观看量高达8万次的《道·中 国》不禁让人感叹:“这是属于我们的文化自信!”

      回忆起当时的创作思路来源,团队的负责老师、中国科学院科学史所的科普教师闫星汝笑着说,“那个时候看了一些说唱节目,也有专门创作国风系列的歌手,所以就想着能不能也把我们的科技史融入其中,没想到真的做到了。”

      讲好中国科史故事

      科学史所《道·中国》团队围绕“农医天算”几个领域从“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88项”(科学史所编著《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中精选主题。虽然主题很明确,但是如何把这些内容写得不“硬核”,这成了一个大难题。经历一年多的筹备,闫星汝和2019级科学史所硕士生黄欣睿从六个方向——农学、医学、天文、数学、工程成就和工艺发明共谱写出六套独立的歌词。“我们这些内容并不控,仔细琢磨,每一句都有知识点在里面。”在这个基础上,考虑到关联度、篇幅、经费、同质性等问题,黄欣睿将六套词浓缩成一版,随后邀请专业的作词老师及学术领域内的专业教授前来指导,最终使用短短100多字呈现出中国古代的40项科技成就。





      “西晋裴秀最早提出制图六体 ,包含地图比例方位还有距离。”可不要小瞧《道·中国》中的这句歌词,因为这可是科学史所2021年博士考试的真题。“当时卷 子上考的是‘制图六体’,我就没有答上来。”2021级科学史所博士生彭繁不好意思地笑着说,“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每个人都巩固了知识,这是一次非常难忘的新式学习体验!”

      在《道·中国》的MV当中,能体会到绵延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国以先进的技术与科学 知识支撑了灿烂的文明,也能感受到勤劳勇敢的古代人民在农、医、天、算等方面所创造的智慧结晶。“农医天算是我国古代科技 独具特色的四大学科,学习中国科技史最起码得了解农医天算是怎么一回事!”彭繁斩钉截铁。仔细观看MV,可以发现成员手上拿了4把不同的扇子,而这也是团队的良苦用心:“岁稔年丰”是对祖国风调雨顺的一种期望;“大医精诚”是对古今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者的称赞;“仰以观天”是对探索浩瀚星河踏寻未知宇宙的向往;“毫厘不爽”则是对古代数学高超明智、丈量天地毫厘不爽的惊叹。

      “我们想用新手段、新工具,以及年轻人喜爱的音乐形式进行科普。”从2020年4月,科学史所开始尝试以网络直播、视频 推送等形式对中国的科技成果进行宣传。“这一年多受益匪浅,《道·中国》算是我们新媒体尝试的集大成作品!”闫星汝很是感慨。

      “老树”开出“新花”

      算筹、浑仪、星图、算盘,一个个在 MV里的“ 露脸”的小道具让人目不暇接。对于传统文化 的习读与钻研,是现代人的寻根溯源。但博大精深、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如何才能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更“轻巧”地走向大众? “这次的演绎经历给了我些许答案。”2020级科学史所专业硕 士生白育坊若有所思,“或许诸如 ‘中国风rap’等别具一格的创作形式,就是对传统文化非常好的艺术表达,也能让传统文化这棵 ‘老树’开出‘新花’。”

      实际拍摄时,《道·中国》主要场景在孚王府(科学史所旧址) 和现在的科学史所所在地(中关 村校区)进行拍摄,各种场景交叠呈现。一个场景之下,穿着国风服饰的少女在王府院落尽情弹奏。 另一个场景之下,同学们在科学史所标志前潇洒舞动。镜头切换到第三个场景,科研人员风尘仆仆跋涉书海,探索未知的奇观。 传统与新潮相遇,古老与青春携手。古典与现代的场景彼此交相辉映、轮番转换呈现,也创造出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碰撞共荣的万花筒。“算筹计算我们最早推行十进制,珠算提高计算效率确实有优势。”为了能够让观者更加理解唱词中的“算筹”与“珠算”,视频中也以选取了一些道具加以解释:一些红色小棒被规律排列,这些小棒即是在歌词中出现过的“算筹”。“算筹”的摆 放所显示的数字是“一九五七”,这也是研究所的前身、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的成立的年份。“就目前的研究来说,中华文明很可能是最早以十进位值制记数的文明。在此基础上,我们以筹为工具进行记数和运算。”科学史所的资产主管刘家奇也参与了 《道·中国》的拍摄,作为一名为科研工作服务的管理人员,被邀请参与本次MV的拍摄,刘家奇也感觉自己对研究所的感情更深了,“进行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科普尝试,有助于帮助非本专业的同学们更好地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2019级科学史所硕士生袁瑞补充道,“珠算的原理也类似, 横梁上面这个珠子,一颗代表‘5’,下面的一颗代表‘1’,当这一位满十,就向上一位进一颗珠子。”在这个画面中还有一个小“彩蛋”:珠算上的数字显示也是“1957”,1957加上64等于2021,也就是代表科学史所已经走过了64个春秋、来到崭新的2021。


      不“疯魔”不成活

      “这个歌我们练了一个多月, 天天唱天天听,脑子都魔怔了。” 彭繁提起练习歌词的一个月,白育坊接过话,“但去录音的时候还是录了很久,真的不容易。” 从试唱,到分词,再到练习。 前期的准备对于从未接触过说唱的彭繁来说,是难,也是不难。 MV中戴着墨镜,头绕嘻哈发带, 看起来是最“说唱歌手”的他,其 实“也是第一次正式地表演rap”, 并且他也坦言,“动作什么的很多都是现学现卖,感觉自己一点都不自然。”但是因为有了大家伙儿的鼓励和支持,彭繁也逐渐开始有了“嘻哈范儿”。“除了要反复 听以外,我还会去找小白反复请教,一起找找感觉。”彭繁笑着补充道,“和大家见面的时候,已经不会正常说话了”,打招呼会先说常用的说唱语气词,一起 “呦呦呦!”

      在白育坊这位“Rap十级爱好者”的眼里,这首歌也的确颇有难度。“唱的时候觉得很难,而且觉得想要唱的好很不容易。因为这首歌曲里切分音比较多,不是一个节奏走下来。而且,每个人的唱法和腔调都不是很一 样。”到后来录音的时候,“一共四句话,我愣是录了一个多小时。”


      “所有人的信念感都非常的强,这是我最感动的地方。”闫星汝在10月1日发了一条总结朋友圈,其中有一张是所有成员都在录音室里,虽然肉眼可见的疲惫神态,但是大家还是冲着镜头笑着比着“耶”。“大家一个一个开心地走进去,其他同学都在外面等着,然后开始一遍一遍地录。”闫星汝尴尬地笑笑,“之前没有录过音,没想到门口的其他人都能听见自己唱。”所有人都录完一圈下来后,大家都非常地不知所措,一致的感触就是“感觉自己怎么唱都不对”“怎么唱都找不到感觉”。除了录音过程异常艰难,所有人想起那天还会想到另外 一件事。“刘家奇(科学史所资产主管)那段时间一直感冒,录音的时候嗓子也特别干,但是也在一直坚持。”在录音间隙,刘家奇低声说:“我出来喝一下药,咱们再继续。”


      尽管6个人都笑称自己是KTV选手,但是在整个拍摄过程中,每个人所展现的样子丝毫看不出一点“业余”。短短的3分40秒,凝聚了所有人兢兢业业录制MV视频的两天时间。因为需要考虑光线和场景以及拍摄团队的时间, 所有人第一天一直坚持到了凌晨两点,第二天也拍到了晚上10点才结束。“为了提高效率,我们提前想好脚本,把所里的历史、地点还有歌词想表达的寓意都串联起来,再给到摄影团队。”然而也有 “意外”出现,“当时想过说要不要把两个场景放在同一幕剪辑, 但是实际拍摄出来的效果无法一 模一样地还原我们的设想”,“不过我们都很满意现在的效果,这离不开所有人的努力。”“像陈朴主任,他一直给我们各个方面的支持,一直默默关注着大家,随时满足我们提出的要求!”资金 上到位,精神上鼓励、内容上把关,作为隐 形的引导力量与中坚力量给了团队莫大的信心。除技术团队,还有支持拍摄的学生, 帮忙组织拍摄的老师,提供思路的专业老 师……虽然并不是所有人的名字都出现在视频的最后字幕里,但是都被大家一一记在了心里。“很多老师和同学都来主动帮忙,能感觉到大家都想把这个事情做好,都是充满热情的。”

      为了节省时间,闫星汝和化妆师一起就睡在了办公室;为了不拖后腿,刘家奇和2020级科学史所硕士生丁婉蓉身体不适也要始终坚持;为了能把古代科技史的重要内容表达地准确到位,黄欣睿在压力繁重的科研工作中挤出时间一遍遍修改歌词。

      当问到有没有想要放弃的时候,所有人异口同声:“完全没有!”白育坊语气坚定,“真的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要做就要做到最好,要不然就不做了。”对这件事的无限热爱和对完美由衷地追求也让每个人的脸上都透露着一种最真挚的自信。闫星汝笑称,“我们也算是半专业了!”

      做不一样的科普

      “我们想展现的就是‘中国自信’!”为了做到这一点,整首歌曲选用了很轻松自然的旋律,歌词上也是精心打磨,删掉了说唱中最常见的语气词,只表达中国古代最特色的科技历史部分。“我们想要打造中国风式的说唱,因此一方面我们保留了说唱最基本的元素,另一方面我们融合了中国特色的用词语法。”从一开始筹备这件事开始, 闫星汝就设定了一个基本线,“我们不能只是‘自嗨’,不能让老师们觉得‘听不懂’,也不能让大众觉得‘听不进去’。


      而他们也确实做到了。视频一经发布,除了自己所内的平台,中国科学院官方账号以及中国科学院内百分之九十的院所账号都在“疯狂”转发,甚至科学网、学习强国等知名媒体也以“说唱MV 《道·中国》带你看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创造”为题转发宣传。中国科学院知名账号“二次元的物理所”也主动邀约主创团队前往直播间和大家共同探讨科技史的奥秘。

      当天,闫星汝、研究生教育主管付韵蕾、白育坊、丁婉蓉、彭繁, 以及2018级科学史所博士生周默轩作为《道·中国》创作代表参与了这次直播分享。面对新一轮的 未知挑战,每个人都略显紧张,但是在几千人的积极互动后,大家也逐渐找到了“节奏”。彭繁回忆道,“我记得直播的时候物理所同学问过我们两个问题:‘直播间里出现的那个算盘是16进制的算盘吗?’‘算筹记数时,遇到数位是零的情况会空位,那如果个位上是零,比如1580,又或者连续 几个数位上都是零的情况,比如1000,应该如何排算筹,才能清 楚表示出来那个数字呢?’。”面对直播弹幕的提问,彭繁一行人 结合专业所学耐心地做着讲解,周默轩师姐还专门为观众讲解铜 马车等技术知识……一轮直播下来,大家都收获颇丰。“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做学术研究时必须回答和弄清楚的基本问题。在这种跨界交流过程中,我们还能碰撞出新的‘火花’,以不同的视角来看待问题,也可以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

      节目播出后,网络上有不少围绕着作品的评价,“满屏幕的中国自信!”“看完我又想换专业了!”也有十分走心的评论:“原来初中的时候,在网上被别人怼中国除了四大发明就没有拿得出手的。希望官方多发此类视频,让学生们更多的懂得中国的顶尖创新与科技。”但是也有遇到刁钻的评论,例如有人质疑“怎么声音和口型不同步?”,也有人提出“怎么不用快板的形式展现”? 对于这些评论,闫星汝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如果想要 通过一个短短的视频,展现到所有细节,这是不可能的”,她补充道,“很多人对科技史,对古代的事物没有什么概念,但是中国古代有很多发明创造在推动世界历史进程时有很大的贡献。如果能够让大家都能听到中国‘古代的声音’,让大家喜欢上科技史,让大家更加坚定中国的文化自信,对于我们来说,这些就足够了。”


    从左往右:黄欣睿、刘家奇、闫星汝、白育坊、丁婉蓉、彭繁

      对于参与到这个视频制作的所有人来说,这不仅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尝试,也是一种自己不断内化知识的过程。用白育坊的话来说,“是一种沉浸式学习的过程。”对于这些新兴的方式,越来越多的中年人、老年人也是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比如80岁的郭书春先生,受到《道·中国》团队的邀请时,二话不说就答应了,更是为了达到好的表现效果反复琢磨、多次拍摄。 拍摄当天秋风飒爽,但郭书春汗珠都在脑门儿上流。“我们在办公室练习 以及在所里拍摄的时候,路上碰到的老师们不会觉得我们‘不务正业’,他们反而会觉得这些年轻人很可爱’,也会给我们很多的积极反馈。”这也让整个团队充满了干劲儿。对于未来,闫星汝说,“未来我们还想做八十八项的展出,但是具体什么形式, 我们就先保留一点神秘感。”


    郭书春老先生正在拍摄

      “龟甲牛骨绢帛竹简口说无凭,没有人能把这努力一键清零。”《道·中国》,道不尽中国的古代发明创造,从技至道,以史鉴今,从工艺性的发明创造中得以一窥视中国之“道”,展望中国之未来。录制结束于9月30日,那天恰好是闫星汝的生日。“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生日礼物。”闫星汝满眼笑意。

    责编 :李暄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