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随笔

国科大光源行动·近物所'核'你同行”·开学说:享受永无止境的挑战

  •   金秋九月,国科大迎来了2021级新同学。现已成为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的王晓俊写下了这段文字,欢迎国科大2021级新生,并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期待。

     

      各位核学院的老师和学弟学妹大家好!我叫王晓俊,去年博士毕业于近代物理所电源室。今天非常荣幸可以代表毕业生们来国科大故地重游,分享一点自己的研究生科研感悟,接下来如果有说得不对的地方,还请大家体谅个体认知局限性哈。

      今天报告的题目是《享受永无止境的挑战》,这也是我个人对待科研生活的基本态度吧。从今日起,大家也都会在科研道路上面临各式各样的难题和挑战。但面临这些困难的时候,可能每个人的第一反应都会是,到底公不公平?人生而不同,出身不同,长相不同,专业不同,导师不同,承担的任务不同,发表文章的难易程度也不同,很多事情是无法比较的。因此公平也只能是小范围相对性的,如果要太过于较真和纠结这件事,就容易空耗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无论处在什么样的起跑线,诞生在什么样的课题组,都不影响我们自强不息,以上诸多不同也都将造就独一无二的科研经历。

      当我们能够不去太过较真公平与否时,就可以更加心平气和地直面眼前的问题了。但是具体的科研情景还是有很大的差异,核物理,凝聚态,加速器技术等之间也都各不相同。我也只能举例自己在近物所电源室读博期间所遇到的各种挑战和困难,其他研究所、或其他专业的同学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况,只不过表现方式和程度不一样。

      近物所承担的国家“十二五”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有非常繁重的科研和工程任务,再加上所里现有加速器的运行维护升级改造,更高效率和精度的重离子治癌加速器的研发,都让很多相关科室的人员承担最少两到三倍的工作量。这时候就会出现多任务并行和协调的问题。一开始领导觉得任务A紧急,就需要放下手上一切,就解决任务A,干着干着,任务B的紧急度又超过了任务A,就又要分神去处理任务B,甚至还有可能,自己的博士研究课题跟这些任务都没有直接的关系,就还要平衡工作任务和毕业课题所投入的时间精力。当强流重离子加速器核心关键技术全储能快循环脉冲电源样机在推进时,相关人员常驻在合作公司调试设备,出差好几个月、半年或一年等,都是家常便饭的事。当核心关键技术需要在指定时间点出阶段性成果时,我们项目团队都是指哪打哪,随叫随到。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自己个人的博士研究课题就很容易耽搁和暂缓。怨声载道,束手就擒,当然不是最佳选择。为了绝处逢生,就只能珍惜自己的剩余时间,在项目不忙的间隙,在晚上,在周末,加班加点熬夜通宵赶进度,弥补回来。因此读博这些年,每天晚上都是平均2点多才离开办公室回宿舍,近物所任何季节任何时间点的天空都看过,虽然付出不少代价,但是自己的研究课题也没落下,同时也很好地完成科室所安排的工作任务。在多任务并行和协调的挑战下,争分夺秒,竭尽全力,绝地反击,也是件非常过瘾的经历。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正因为参与很多科室最紧急的科研和工程任务,才能够有机会全面了解科室内各方面学术和技术的一线情况,也才不至于空中楼阁。在一个具体项目推进中,会遇到非常奇怪的现象,团队内不同人对同一个现象也会有不同的看法,大家一开始也只是盲人摸象,管中窥豹。那这时候,就就引出科研工作中最刺激点: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现状现象中发现出一个可口的科学问题。发现问题或许是最难的,解决问题次之。而发现问题需要非常好的科学品位。某位泰斗级科学家曾经说过,跟他同届的很多同学一开始都比他优秀且能力全面,每个人依靠自己的科学品位,选择了不同的科研道路,若干年后就逐渐拉开了巨大差距,可见科学品位的重要性。在众人眼中司空见惯的现象也可能存在巨大价值,于无声处听惊雷。选择道路,捕捉灵感,确实也是一大很有趣的挑战,往往也是神来之笔。

      倘若自己有了一个不错的灵感或想法,要将之由虚变实,又需要走过非常曲折的道路。在此过程中,客观的小技术问题都算比较容易解决的。最难的一点,应该是破除我执吧。自己所坚信的想法,不一定是对的。千万不要主观臆断自己和别人的对错。需要依靠客观公正的思维去实证每一个想法,严谨严密地推进每一小步的工作,环环相扣有据可循。凡是无法严格证明清楚的观点都可能误导自己,误导别人。在概念混淆的状态中,是很难抓好主要矛盾的。从知止到格物。

      除了自己的一亩三分田外,还需要跟科研生活中可能接触的所有人友好相处,毕竟现在已经不是单打独斗的时代。其实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责任和义务去帮助自己,无论是自己的师兄师姐,还是职工同事,即便不帮助自己也是没有错,如果有得到帮助,要懂得感恩。能够与周围人愉快相处,也将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便利。

      在科研道路上要面多那么多主观、客观、个人、团队的问题,多少还是会有那么点胆怯吧。与其胆怯,还不如勇于直面,迎难而上。每当导师给我提出一个个极具挑战且周围人都解决不了的难题时,我都会感到异常的兴奋。不够挑战就不够好玩。风险越大收益越高。解决问题时的成就感和快感也越多,可能就是所谓智力上的愉悦吧。

      因此个人认为科研最大的魅力就是永无止境。在不断挑战和提升自己的过程中冲破一道道难关,升级打怪,没有剧透,没有终点。吾生有崖,而知无涯,以有涯随无涯,乐在其中!

      作者简介:王晓俊,中国科学院大学2020届博士毕业生,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2015年7月,西安理工大学本科毕业,同年考入中国科学院大学攻读核科学与技术专业攻读硕士学位,师从近代物理所高大庆研究员。2017年9月通过硕博连读考核攻读博士学位,2020年6月完成学位论文《加速器磁铁电源解析模型最优控制方法》获得博士学位,论文入选“2021年度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在学期间曾荣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责编 :高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