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随笔

杨羽飞:“母校使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   杨羽飞,现斯坦福大学材料学院博士生。201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材料学院,获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士学位,同年入读斯坦福大学材料学院,师从于世界著名材料科学家崔屹教授,现从事锂电池负极材料研究,近期在国际顶尖杂志Nature Energy发表共同一作成果。

    杨羽飞

      杨羽飞一直以来就有着坚定的科研梦,最初选择中国科学院大学,也是被这里浓厚的科研氛围、雄厚的科研实力和科教融合的办学理念吸引,而事实证明,国科大也的确是培养优秀科研人才的摇篮。

      在科教融合理念的指导下,国科大的一对一导师制和科研实践训练给杨羽飞提供了很多机会,也为其后来的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早在大一她就进入了实验室,经由老师们在文献管理、学术报告方面的启蒙和培养,以及师兄师姐手把手的实验教学,她得以全面积累和发展学术能力。最终,她成功地主导了一个课题,并且顺利完成了毕业设计的全过程,还荣获“优秀毕业生”称号。

      本科毕业后,杨羽飞前往斯坦福大学继续深造,专注于锂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优异的科研能力让她很快适应国外的科研生活,并取得了重要进展。近期在国际顶尖杂志Nature Energy共同一作发表关于超薄石墨烯基锂箔相关研究。回想母校,杨羽飞感叹:“我很荣幸我的学术之旅能有这样一个好的开端,更感谢我的母校中国科学院大学对我们的用心培养。”“感谢母校给了我们一个好的起点,使我们得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继续出发,扬帆起航。”

      杨羽飞接受的全方位学术启蒙中,师兄师姐的指导也是重要一环,为了继续发扬这种“薪火相传”的精神,杨羽飞百忙之中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希望她的经验也能帮助到本科阶段的学弟学妹们。

      Q:能不能介绍一下您的成长经历?以及您最想跟大家分享哪一段经历?

      A:我是15年大一暑假,学校安排暑假科研实践,开始进入实验室。当时是在我的学业导师赵宇亮老师安排下到高能所谷战军老师处做暑研。之后大二申请赵老师、谷老师指导下的科创计划,继续在谷老师实验室做了一年。大三学校搬去雁栖湖,先是申请了刘丰珍老师指导下的科创计划,后来又机缘巧合去到了黄辉老师实验室,最后在黄辉老师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期间大三暑假学校安排的科研实践是经赵宇亮老师安排,到纳米中心李乐乐老师指导下做的。这五位老师人都很好,也都非常重视我们本科生。赵老师那肯定是特别推荐的,学术大牛又对我们非常亲切,在我发展的大方向上给予了很多关键的建议和帮助。

      出国留学这一块儿,我访学是因为特殊原因延期到大四下学期,所以对访学如何帮助申请这一块儿没有亲自的体会。但我了解到其他学校同学的一个做法,我觉得可以学习。他们一般在访学结束后会飞到各个目标学校约教授当面套磁。如果能当面聊上,还是比邮件套磁机会大的。我身边要到比较好的国外推荐信的,一般是在实验室有成果,或者课堂有突出表现,能让老师留下深刻印象。另外,申请文书我觉得很重要,还是要尽可能早点定稿,多打磨几遍。

    责编 :张婧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