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随笔

致青春

  •   我试着回忆,也开始细数成长,但千尘尽去,杂念抛开,留下的却是您那一副熟悉而亲切的面孔,简单、平凡、本土,但是骨子里却铭刻着严谨,血液里却流淌着任性,偶尔愤青几笔,畅论名人,褒贬述道,评说不一,只是笑声中总有几丝沉思,阔论里多少含些希盼。老实说,我虽并没有完全读懂您,但多少还是明白一些,或许此篇便是致那些年您和我们共同度过的青春!

      您解释的原子模型,或许结合弦论,会提出一个不错的物理情景——就如某个重核元素的原子核,用知识牵系着散落在各个方向的我们,而我们就如同一个个电子,在您的牵引下翱翔驰骋,永远能找到回家的路。

      人们常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可是您不仅完成了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而且在师道又向前迈出一步,身为良师,实为益友。年年月月,日日分分,病了,您一个人扛;烦了,您一个人藏;痛了,您一个人挡;办公桌上,您一个人苦思冥想;您把教书当成一场暗恋,费尽心思去爱一群人,为的是感动一群人,结果却只感动了您自己!除了感动,我尤其感激您的是您那严谨内心上包裹着的那一份幽默。研讨会之余,白板上突然出现几个大字:  

      “何解?”,我当时看得一愣一愣,原以为是什么诸如欧拉方程或是某个数学定理类似的东西,结果片刻

      之后,您就在黑板上刷刷刷地写下了:

      看完,同学们都会意地笑了,但您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默默的低着头走了。这是什么样的移花接木,耐人寻味!想想当代大学生,不乏寻捷径、造数据的诟病,于是意味之外的深沉便就越发让人深思了!

      曾卓说“不要向我夸耀你的才能,浅浅的溪流高声喧哗,而我爱大海——因为它辽阔而深沉„„让你漂亮的言词,投入时间的熔炉去燃烧,看看是砂石还是真金”。在这一点上,您或有独到认识,您把教书当成一场苦恋,费尽心神去爱那一群人,原以为会留在你身边,结果却总会离你而去!

      您时常教导我们,我们要保有求学的那一份纯真,学会珍惜那段青涩的人生,现在回想,倍感荣幸。“青涩一点也不可怕,相反,却让我们活得纯真、自然而成”,在岁月的年轮里,或许还必须经过这段朴质含蓄的人生。纵使青涩,也不要迷信外在与形式,这方面的需求越多,改变越多,越想抄近路,越想走捷径,最终只能将自己弄的面目全非,不好收场。形式包装外表,但形式也虚化内容,还不如就如您所说“以青涩示人,本真见世”,在风吹雨打中历练,在岁月长河里积淀,让青涩在没有外力和诱惑时显得更加真实纯粹,在专业修炼和提高人生境界的过程中,让心里有底,让内心成熟,由内而外,自然成长,自然成熟,华丽转身自然红。

      对于体育运动,您一向是比较支持的,也经常鼓励我们加强体育锻炼。还记得您讲了一个关于世界杯的段子:说是中国、韩国和英国三国的足球教练一起来到上帝面前。英国教练询问:“上帝,请问我们何时能够拿到世界杯冠军?”,上帝说“100 年”。说完那位英国教练就哭了,“我看不到了!”;接着,韩国教练也去询问上帝,“请问我们何时能够拿到世界杯冠军?”,上帝低下头说“200 年”,听完韩国教练也哭了,“恐怕,连我的孙子也看不到了!”;后来,中国教练去问上帝“我们何时能够拿到世界杯冠军?”,突然,上帝也哭了,哭着说“我看不到了!”。当时您讲完,班上的学生多半都笑得人仰马翻,您也笑了笑,而后便从讲台上退了下来,站在一旁,摘下了您那副边框有些磨损的眼镜,若有所思地默默叹了一口气。在那逸趣幽默的背后,不知含了多少鲜为人知的一位教师最本真的期望,浙江大学的郑强教授曾说过“中国的男子足球踢不好,不是瘦肉牛奶吃少了,而是缺乏一种精神”,一种担当与尽责的精神、一种进取与拼搏的意志,我知道您真的是非常希望国人在体育角逐上能够团结奋进、为国争光,但是经过多次的希望落空与失望侵袭过后,对于不争气的国足,能不怨乎?

      还有就是您讲的关于丢手表的故事:“说是某个人,在某天晚上下班回家的路上丢了一块手表。”然后,您停了一下,环顾了大家,略带笑容,又接着说,“如果这个人是美国人,多半是丢了就丢了,再买一块新的(美国人就是有钱,任性);如果是位中国人,一般还是会去找一找,找不到多会来一句‘谁捡了给谁买药’,然后也就回去了;但是,如果是德国人,他会好好计算路径,回家就拿出坐标纸、尺子,画出一个一个密密麻麻的格子,然后按着格子拿着手电筒一个格子一个格子的认真寻找„„”,故事一讲完,忽然画风一转,您就转到了学习上。您说德国人就是这样处事的,这一点我们要好好向德国人学习,尤其是在物理方面,您一直常说“物理是一门科学,没有什么似是而非的东西,那些都是艺术的,艺术和科学是两种不同的学问”,在这一方面,我们确实要好好感谢您:别的物理课堂一般都是秋后的草场,寒鸦雀静,惨淡经营,一节课下来,多半时间都是老师在上面讲,提问和回答问题的很少;但您的课堂却是喜气的丰收,博弈着知识与智慧,个个跃跃欲试、理直气壮,举手也是义无反顾,整堂课上,迸发出多少智慧的光芒,闪耀着多少参与的喜悦以及收获了多少成长与充实我现在已然是数不清了,但是像您这样快乐式的学习课堂我至今仍然怀念,或许若干年后也依旧无比珍惜。可您早已忘了辛苦,您把教书当成一场单恋,学生虐您千百遍,您却待学生如初恋!

      您时常引用丁肇中的那篇《格物致知》,说在国内的文化背景下,学生大都偏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于抽象思维而不愿动手,功课考试成绩很好,但研究工作需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于是常常鼓励我们加强动手能力,“捡两块石头在高处同时往草地上丢,也是当年比萨斜塔的风雅”,这句话我始终铭记在心。当然,丁肇中前辈也指出我们的不足和需要努力的地方:“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经书里所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其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其二,探索应该具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尽管也会有因为我们不小心而损坏仪器的时候,但您依旧微笑示人,善意提醒。您把教书当成一场群体恋,通过您的牵线搭桥,相恋成片,而老师您却在原地一成不变,微笑相看!

      亲爱的老师,祝福您身体健康,事业清闲,工作顺利,微笑永存!

    ——致战斗在教育事业前线,即将过教师节的所有老师们!

    责编 :蔡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