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随笔

读《卓越密码——如何成为专家》有感

  •   我是一名MBA学生,正在考虑从知识管理角度准备自己的毕业论文,前些日子在网上买了本田志刚老师写的《卓越密码——如何成为专家》,花了两天时间,认真读了一遍,稍有体会,分享如下:



      互联网时代如何学习。传统的学习方式都是老师教,学生学,知识的学习受老师的水平和认知所限。现在,互联网上有海量的学习资源,只要你想学,任何一门知识都能找到,而且很多都是国内外知名院校的老师的讲解,大部分是免费的。学习变得不再是一种奢侈品,这是互联网带给我们的便利,大大扩展了学习的时空边界,使你不再受限你所读的那一所大学,只要你愿意,全世界的大学都可以成为你获取知识的源泉。但如何运用互联网,田老师也提到了很多方法和技巧,如一般的百度学术和谷歌学术,还有专业的期刊杂志等,如果要想了解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首先得了解这个专业领域的专家、期刊、新闻、论坛、会议等,并且要通过自己的实践不断去检验,发现提炼总结,这个过程需要长期的积累才能完成。

      成年人的学习方式。和中学生学习的最大不同就是不再受升学考试的压力,学习可以结合你自己的工作和实际需要来学习,目的比较明确,学习的效率也就比较高。田老师在书本中提到“721学习法”,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仅占10%,90%的知识来源于自学,所以也就不要把学习这件事寄托在老师上,我想这与你在哪所学校无关,任何时候也不要指望老师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你,而且你也都能理解。经常听到有同学吐槽某某老师讲课如何如何,其实这还是传统的思维模式,没有认清学习的本质就是在自己。但问题是如何自学呢,田老师有段话我觉得讲很好索性就摘抄下来,“正常人都不爱学习,许多人只不过是‘享受’我在学习的感觉”。田老师在书中也提到了,成年人的学习方式,就是多跟网络学,跟人学、跟实践学,这是成年人快速进阶的最有效方式。同学之间的一次讨论,几个朋友的一次聚会,和某些你想了解专业老师和同学的一次闲谈都是学习,并不局限在课堂,如果自己是个有心人,你都会有收获。说到这,我们MBA课堂就和普研学生的课堂不同,同学们可以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和经验,把老师所讲的理论快速吸收,学习的效果也很好。

      如何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经常听到有些老艺人或单位里的一些老师傅会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但在现在互联网时代,尤其是在共享经济时代,这种说法显然是不成立的。我认为,在共享经济时代,你分享的某一细分领域的知识越多,传播越广,个人品牌越容易建立起来,大家一提起某个领域,自然也就想到了你。田老师在讲到这一部分举了一个例子我觉得非常好,比如导演要拍皇帝的戏自然就想到了张铁林,为什么,就因为他建立了皇帝专业户的品牌,好与不好暂且不论,因为市场就认他。

      职场上如何突破自己的职业瓶颈期。一般一位初入职场的大学生,在某一单位工作三年都会基本对这个行业有个初步的了解,但这也仅仅是刚刚入门。但不幸的是很多人在这个时候就认为自己对这一行什么都懂了,别人所讲的东西听不进去,我们姑且叫这种人叫遇到了职业瓶颈期吧,但更可怕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更谈不上自我提升了。田老师在书中提到一般人职场进阶的五个阶段,分为:探索期、新手期、胜任期、高手期、专家期。对于一个在某一领域工作三年以上的人来讲,一般都处在胜任期这个阶段,就是对自己所从事的那一块工作有一定的了解,如果领导单独交给你个任务也能独立完成,但这对一些职场工作三年以上的来说,是最基本的要求。这些都是事务性的工作,一般员工考虑的问题,缺乏领导的全局思维。到高手期不但要求你懂得事务性的工作,还要求有该领域的知识框架、知识体系,遇到新问题如何运用框架思维快速找到解决的途径,这个过程需要多年的工作实践和学习才能完成。到了专家阶段,就是要形成专业的直觉,一看问题就知道问题出在哪,并且也能用极简的语言表述清楚,一语中的,指出解决方向。可能很多人终身也没法达到如此境界,但现今社会上充斥着各种“伪专家”,往往哪个问题时髦研究哪个,说一些没人听懂的话,搞一堆时髦的概念,仔细分析一下他们讲的内容你就会发现,好多内容都是自己的感悟和体验,你根本没办法去验证,使用范围和边界永远不讲,好像是包治百病的药方,你信吗?但如何突破自己,田老师提出了三个支柱、两个核心。三个支柱就是学习、实践、思维。会学习并坚持学习、找到适合的实践机会并持续不断解决问题、正确的思维模式和持续提升思维能力。关键是实践,大量的实践能不断带动学习和思考。两个核心是有方向目标和持续努力。方向要聚焦,定大方向和小目标,并结合社会需求不断调整,最后要有一点死磕精神,毕竟到了胜任期以后,没人逼你,想要自我提升,必须自己“逼”自己,才能找到持续的学习动力。

      学习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不是看谁最开始跑得快,而是看谁更有耐力。因此,不要怕自己的起点低,基础差,“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先知不代表真知,只要意识到“自己不知道”,你就在前进的路上。不断超越现在的你,愿大家,各自精彩。

    责编 :黄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