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随笔

启迪智慧——开学第一课有感

  • 9月13日,天公作美,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的上空一片晴朗。宽敞的国际会议中心里,座无虚席,连走道里挤满了或站着或坐着的新生们,人人脸上都是期盼与崇敬的神情,等待着一位长者,一位前辈,一位大师。

    宣传片里,他显得儒雅大气。退休之前,频频代表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席各个国际重要会议,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利益发表一次次讲话,与各国政要的一次次会面,彰显着他一心为国的胸襟;退休之后,醉心于文艺的他依旧没有停下脚步,书法、谱曲、唱歌、篆刻,无一不令人感受到他对于文化事业的喜爱。李岚清,这位已经年届八十的老者,给人的感觉却是充满活力,精神矍铄,他关于退休生活健身健脑,读书创作的八字总结尤为醒目。

    简单的介绍之后,李岚清爷爷缓缓的从大厅的一侧步入会场,同学们全部起立鼓掌。或许是因为年事已高,身体已不再如以前那样方便,有人在旁微微地搀扶着他,直到他到座位上坐稳。看到这一幕,我却觉得与他的距离更近了,在这里,他不再像一个前国家副总理,他更像是一个普通的老者,静静地坐着给我们讲以前的故事,不时用幽默的语言引起全场一阵热烈的掌声和发自内心的欢笑。

    李岚清爷爷先从自己退休后的生活开始讲起,退休之后重拾音乐、篆刻、书法、绘画等“旧趣”,让自己的晚年生活过得健康又充实。期间,他关于自己骑车上班的趣事以及“自己不受罪,家人不受累,节省医药费,有益全社会”的幽默总结使得全场爆发出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

    他说不管东方西方,许多大家的成功都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科学与艺术一直以来都是紧密结合的,正如爱因斯坦、钱学森、丘成桐、袁隆平等等,他们不光是各个领域杰出的科学家,也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我国自古以来便是礼乐之邦,音乐在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代以来更是涌现出一批为祖国和人民歌唱的先驱者,他们通过教育培养人才,进而复兴民族,复兴中国文艺,开创中国的新音乐。我们要以这些前辈为榜样,继承和发展中国厚重的传统文化,为祖国的发展尽一份力量。

    他还说提倡音乐修养一个重要的方面便是提倡高雅音乐,像《明天不上班》等这样的通俗音乐都搞不明白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但通俗音乐也并不是乏善可陈,像《卷珠帘》这样的歌曲,便把中国的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使人听来同样心旷神怡。而说到高雅音乐,便有人会担心自己“听不懂”,欣赏不了高雅艺术。对此,李岚清爷爷说音乐是抽象的艺术,即是文化艺术活动,又是心里的感情互动,还是大脑的特殊思想活动,如果把听音乐看作是思想感情的抒发和审美体验,就不会被所谓的“听不懂”拒之门外。为此,他还特意给我们播放了一段《拉德斯基进行曲》,悠扬欢快的旋律飘荡在会场的每个角落,每个人都感受到了老约翰施特劳斯想要表达出的欢快与喜悦之情,此时此刻,又有谁还能说自己“听不懂”呢?

    李岚清爷爷还说了他退休之后关于篆刻艺术的喜爱。一个印台,一把刻刀,还有一块块硬度不高的印石,寥寥几件,再加上一双巧手,一颗慧心,便诞生出了一件件融合了李岚清爷爷精心构思、饱满情感的印章。他说退休后的第一枚印章是用一只签字笔在印石上“写”出来的,这让我深受感动,艺术不正是这样吗?它不是高高在上的,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实实在在,在我们身边触手可及的。正如李岚清爷爷追求的那样,努力推动篆刻由小众文化发展为大众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每当介绍到一位文化名人,屏幕右侧总有一方李岚清爷爷给他们刻的印章,或阴刻或阳刻,或寥寥几刀或精雕细琢,如《乐仙》中乐谱架和五线谱的化用,《战争与和平》里一半阴刻一半阳刻的拼接,总能看得出李岚清爷爷的良苦用心。

    当讲座进行到结尾时,他给我们讲述了对外交流时文化的作用。政客们的礼尚往来,因为文化的交融,变得充满温情。与希拉克总统畅谈李白,与挪威贸易大臣讨论易卜生,一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让卢日科夫市长为中国申奥全力相助。每每遇到外交的棱角,文化总能将它们打磨圆滑,不禁感慨文化无国界的巨大魅力,也由衷敬佩李岚清爷爷在外交时敏捷的思维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最后,他还用俄语给我们演唱了《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现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我们被李岚清爷爷深情而雄浑的歌声感动,一位八十三岁的老者依然有如此有穿透力和感染力的歌声,是我没有想到的。

    《李岚清教育访谈录》《李岚清音乐笔谈》《李岚清音乐作品集》等10多部著作,1000余方篆刻作品,以及数不胜数的书法、绘画作品,李岚清爷爷给我们留下的不只有这些艺术作品,更有他致力于推动传统文化传承的努力,第一方印章上就刻下的“科教兴国”的愿望,以及更多的关于年轻一辈的期许,更多的不可名状的感动。他的一言一行,都对给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产生深远的影响。

    讲座虽然只有短短的两个小时,但李岚清爷爷给我们的教育却远远没有就此结束,他让我们明白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自己的文化底蕴,丰富自己的知识,热爱自己的学业与事业,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成为全面发展的接班人。

    责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