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随笔

科学中的 “顶天立地”

  •    遇见国科大,遇见未来不可思议的自己。我很荣幸可以来到离科学最近的地方。

                                                                                 ——题记

        不知不觉,已经成为植苑人半年多了!我见证了史上最短新生开学典礼,白院长在讲稿中谈到“他希望每一位同学始终保持对人类历史的敬畏之心,向前辈优秀科学家学习,将个人对于科学发展的追求,融入到国家与民族的发展之中。”

        正式开课前的晚上就同时有院士讲座和博士合唱团的迎新音乐会。我到国科大的第一堂课就是微生物所八十多岁的魏江春院士,这门课第二节课就是我本科学校的杰出校友庄文颖院士。他们的课堂,既有生动有趣的科学故事,也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小时候,我们常常会被问到,长大后想做什么?大部分的孩子可能都回答:“想做一名科学家”。我同样也有这样一个科学梦,对未知的事物保持很强的好奇心。上大学前选专业时,记得那是报考志愿结束的前一天,我和爸爸妈妈在自家院子里乘凉,看到我家的菜园子中有的黄瓜长势很好,但有的叶子都枯萎了,黄瓜也又细又弯。感觉非常神奇,觉得植物很有趣,然后就果断将当时选的机械类专业改成了农学。目前在生命科学学院,学了很多分子生物学的知识,对生命科学的本质也有了初步的认识。我现在很庆幸当时做的这个决定,可以让我在科学的海洋不断探索。

        身处国科大雁栖湖校区,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上各个学院的课程,也能认识不同研究所的同学。学校很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怀,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人文、艺术类的讲座与活动。让我们能更好的欣赏一些事物,激发我们的创造力,正所谓“学不分科”。法国作家福楼拜曾说:“科学和艺术,往往在山麓分手,回头又在顶峰汇聚”。来到雁栖湖,我们只有抱着求知若渴的态度来学习,才能真正学有所获。

        “顶天立地”是我在旁听公管学院赵红老师的课上知到的:“顶天”是指我们要做最好的研究,做一些很有意义,突破性的工作,要敢于人先,同时也可以在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立地”则是要将自己的科研工作尽可能地与生产实践想结合。今年寒假参加了由团委组织的一系列活动,去了家乡附近的一些基地、企业。很荣幸受到了央视财经频道,山西日报等媒体报道。感受到科学研究要“立地”的重要性,能为生产实践提供相应技术与指导,能真正为老百姓带来实惠同样很有意义。在我家乡附近,目前大多数年轻人,也包括我们的父辈,除了极少数在煤矿的,都去北京,青岛,苏州等地打工,而他们的孩子大多是爷爷奶奶看管,往往一年才能见父母一次。孩子怎么能受到更好的教育。甚至在路上都能看到“劳务输出一人,脱贫致富一家”的标语。因为广种薄收,年轻人都不愿意种地,土地出现无人耕种及耕种人老龄化的问题。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同时我也看到家乡在积极转型发展,设施农业、田园综合体蓬勃兴起,休闲游、特色小镇快速发展。作为农业方面的研究生,我们也应尽自己所学,为家乡的转型发展贡献自己的一点点力量。科研主要是将研究经费变成了知识,同时我们也必须要注重创新创业,将知识转变为财富,带动更多就业。这学期我听了公管学院孙玉麟老师的科技创业管理课程,认识了很多想从事教育和农业方面的同学,课上同学们思维碰撞,加上老师的指导,一些想法也变的越来越成熟。

        虽然现在我们还是只是学生,能做的事情还很有限,只要我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总有一天我们也能展翅高飞,实现科学梦想。

     

    美丽的雁栖湖校园 梦想起飞的地方

    责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