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华南植物园在揭示植物生殖策略随森林演替变化方面取得进展

  •   植物生殖策略(如种子性状、生殖物候等)可以反应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特征,是预测全球气候变化对植物和植被影响的重要指标。然而,由于不同物种间生殖策略的巨大差异,相关预测模型的建立目前仍面临一些问题。植物生殖策略与资源利用类型存在怎样的关联性是亟待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

      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研究生韩涛涛(培养单位:中科院华南植物园植被与景观生态研究组)在博士生导师任海研究员的指导下,研究了鼎湖山自然保护区3个森林演替群落中,优势物种的8种生殖性状与18种植物叶片、茎干及植株整体性状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发现,在演替早期阶段,优势物种的叶片性状与其果实散布模式、传粉类型显著相关,而在演替中后期阶段,大多数叶片及其他性状与花果物候显著相关;植物在生殖与生长间的权衡策略会随演替进行逐渐发生变化。此外,在各演替阶段,资源获取型物种均会比保守型物种投入更少的资源及能量在生殖方面。

      本研究成果以“Are reproductive traits of dominant species associated with specific resource allocation strategies during forest succession in southern China?”为题发表在Ecological Indicators(IF2017 = 3.983)。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 31570422)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ecolind.2019.03.007

    图 1 果实扩散模式(DM)与其他性状在不同演替阶段的线性关系

    图 2 花果物候与其他性状在不同演替阶段的线性关系

     

    责编 :黄巧